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大全 成语大全

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_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大全

zmhk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_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大全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

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_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大全

       接下来,我将会为大家提供一些有关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的知识和见解,希望我的回答能够让大家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开始探讨一下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的话题。

1.4字成语解释大全5000条

2.四字成语文化内涵

3.以少胜多是什么意思?以少胜多成语造句和典故

4.有关龙的成语

5.洗耳恭听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_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大全

4字成语解释大全5000条

       原封不动

       行师动众

       兴兵动众

       不动声色

       动如脱兔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动不失时

       大动公惯

       为之动容

       蠕蠕而动

       屹立不动

       掌声雷动

       行军动众

       无动于中

       喜动颜色

       动心怵目

       动人心魄

       大动肝火

       一举一动

       蠢蠢思动

       掀天动地

       动必缘义

       鹓动鸾飞

       纹丝没动

       观机而动

       地动山摇

       风吹草动

       声色不动

       起兵动众

       一言一动

       动如参商

       惊群动众

       岿然不动

       上下浮动

       太歳头上动土

       主动请缨

       纹丝不动

       动地惊天

       寂然不动

       起师动众

       神飞色动

       名动天下

       轻举妄动

       万头攒动

       纹风不动

四字成语文化内涵

       用狮子大开口造句

       想想看,像那样一幢小房子他们竟要价5000英镑,简直是狮子大开口!

       如果一个国家在反倾销方面狮子大开口,那么被它认定具有倾销行为的国家也会以其人之道还之。

以少胜多是什么意思?以少胜多成语造句和典故

       1. 有关文化内涵的成语,四字词语还有吗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结构动宾式。

       

        用法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辨形察;不能写作“查”。毫;不能写作“豪”。

        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

        反义词不见薪新

        辨析~与“洞若观火”有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例句~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2. 成语的文化内涵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历史文化历经5000年浓缩,积淀出中华语言之精华—成语。

        成语,熟语的一种,指习用的固定词组。成语的典型特点是定形定义、言简意赅、四言成语、风格文雅。

        文化,笼统地说,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地说,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

        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文化的许多方面:天文、历法、地理、历史、文学、艺术、军事、宗教、道德伦理、思想观念、饮食、服饰、器具、建筑、礼俗、乐律等。 一、与天文历法有关的成语农历是我国传统的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故又叫夏历。

        它是阴阳合历,平年12个月,闰年13个月,19年7 闰。又据太阳年分为24个节气,便于农事。

        古人还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搭配纪年,60年为一甲子,周而复始。这些在成语中也有所体现,如:四时八节、春华秋实、冬扇夏炉、花甲之年、身怀六甲。

        在十二地支中,“卯”在“寅”之后,成语“寅吃卯粮”比喻入不敷出,钱粮预支。“丁是丁,卯是卯”是说干支不能搞错,形容办事认真,界限分明,决不会搞错。

        古人还往往把观测到的天象与人事结合起来。成语“日月合璧”是指阴历初一日月同升的现象,这在我国是很难见到的,因而古人附会为祥瑞。

        古人称月上弦逐渐盈满为“恒”(gèng),成语“日升月恒”用来比喻兴旺。“日东月西”则比喻远隔难逢。

        “日月参辰”比喻相互不和乃至作对。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是古人用来代表地支以纪年月日的特征动物。

        据史载,南北朝时生肖已普遍用来纪年,至今民间仍然使用,俗称属相。而以十二属相纪年,其中无“驴”,“驴年”纯属子虚;生肖不能用来称月,“马月”亦是乌有。

        所以成语“驴年马月”表示没有期限。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制定历法,指导农事,经常观察日月星辰。

        古人观测日影的工具叫“土圭”。由于人们把自然现象看成是神秘难测的东西,因而连测日的土圭也受到敬重。

        成语“奉为圭臬”是说人们把土圭和臬(箭靶)当作衡量正误的准则。一般的人则凭生活常识目测日光。

        成语“日上三竿”说太阳有三根竹竿那么高了,形容时间不早了。据说魏晋之间,宫中以红线测日影。

        每年冬至以后,白昼渐长,因此有成语“日长一线”。通过一些成语,我们还可以注意到人们对北斗、银河(又称“汉”)、虹霞的观察。

        例如,“南箕北斗”本来是反映人们根据星宿来决定方位:当箕、斗二宿同时出现在天空时,箕在南,斗在北。后来,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有名无实,因为“箕”是星宿,不能用来簸扬,“斗”也是星宿,不能用来舀酒桨。

        成语“斗转参横”是说北斗转了向,参宿横斜,这是天快要亮的时候。“参辰卯酉”是说参宿如果处在酉位,心(辰)宿则在卯位,二者不能同时在天空中出现,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敌对或互不调和。

        另外,人们观察到北极星的斗柄正在初昏时指向东为春,指向南为夏,指向西为秋,指向北为冬,“星移斗转”是说星斗位置发生变化,表示季节在改变,用以比喻时间的推移。 二、与宫室建筑有关的成语 在先秦时期,一般人的住房都可以称“宫”,也可以称“室”,“宫”和“室”是同义词。

        后来“宫”的词义缩小了,只指帝王的居室或大的建筑物。而古代的宫室,前面是堂,后面是室。

        有成语“登堂入室”,用“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来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 另外,古代住房,“门”和“户”虽然都是指门,二者却略有区别:双扇的为“门”,单扇的为“户”。

        成语“门当户对”原指两家人对面住着,后指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情况相当,宜于结亲。“户枢不蠹”的“户枢”指门板的转轴,现代的门一般以铰链取代了。

        因为门经常要开要关,转轴处于经常的运动之中,所以不会被蠹虫蛀坏,比喻常运动着的东西不易腐蚀,可以长久不变。“蓬荜增辉”的“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简称,即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的门。

        这个成语是说使贫苦之家增加光彩,多用于贵客临门或得人馈赠的书画陈设品时的谦谢之辞。“门庭若市”的“庭”指大门内的庭院,整个成语说的是大门和庭院的人多,象集市一样。

        成语“蓬门瓮牖”是说用蓬草编的门,用破瓮架成的窗口,宽容居室的简陋。成语“坐不垂堂”指不坐在堂前屋檐下,以免瓦片掉下来伤着。

        堂堂的东西墙叫“序”,楼角则叫“隅”。成语“向隅而泣”形容孤独失望的样子。

        堂前的东西有两根楹柱,柱子承着梁,成语“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段,以假换真。梁上是栋,又叫檩。

        栋上是榱(cuī),又叫椽,椽上就盖瓦了(上古多盖茅草)。成语“栋折榱崩”用以比喻国家的倾覆。

        跟汉民族建筑文化有关的其它成语有亭台楼阁、舞榭歌楼、空中楼阁、祸起萧墙、深宅大院、雕梁画栋、钩心斗角、曲径通幽等。2 成语的文化内涵 三、与饮食有关的成语 饮食文化在我国很发达,这在成语中有所体现。

        成语“食不二味”。

3. 有关文化内涵的成语,四字词语还有吗

        明察秋毫míngcháqiūháo解释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

        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出处《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结构动宾式。用法含褒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辨形察;不能写作“查”。

        毫;不能写作“豪”。近义词洞若观火、明查暗访反义词不见薪新辨析~与“洞若观火”有别:~强调观察事物精细;“洞若观火”强调观察事物透彻、深远。

        例句~的开封府包公从不冤枉每个好人;也绝不放过一个坏人。

4. 有内涵的四字词语

        大智若愚

        秀外慧中

        虚怀若谷

        泰然自若

        怡然自若

        成语分类积累之有特定内涵的成语

        一、描写友情的成语

        推心置腹 肝胆相照 情同手足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荣辱与共 同甘共苦 关怀备注 心心相印 海誓山盟 拔刀相助 亲密无间

        二、描写师生间

        苦口婆心 口若悬河 心平气和 不慌不忙 语重心长 恭恭敬敬 洗耳恭听 同学间 亲密无间 形影不离 情同手足 团结友爱 朝夕相处

        三、描写山的成语

        崇山峻岭 山明水秀 山穷水尽 大好山河 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 悬崖峭壁 峰峦雄伟 漫山遍野 江山如画 锦绣山河

        四、描写颜色的成语

        五彩缤纷 五颜六色 一碧千里 万紫千红 花红柳绿 姹紫嫣红 五光十色 青红皂白 绿水青山 翠 *** 流

        五、表示稀少的成语

        不可多得 凤毛麟角 九牛一毛 绝无仅有 空前绝后 寥寥无几 寥若晨星 宁缺毋滥 前所未有 屈指可数 三三两两 铁树开花 微乎其微 一麟半爪 一丝一毫 百里挑一 沧海一粟 千古绝唱

        六描写热闹繁华的成语

        摩肩接踵 车水马龙 川流不息 纷至沓来 花花世界 举袖为云 挥汗如雨 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万人空巷 水泄不通 人声鼎沸 人欢马叫 人山人海 震耳欲聋 座无虚席

        七、描写丰富繁多的成语

        包罗万象 琳琅满目 美不胜收 目不暇接 无奇不有 无穷无尽 无所不包 五花八门 眼花缭乱 洋洋大观 一应俱全 应有尽有 应接不暇 比比皆是 不可计数 层出不穷 绰绰有余 多多益善 多如牛毛 俯拾皆市 举不胜举 漫山遍野 星罗棋布 丰富多彩

        八、表示“多”的成语

        观众多(座无虚席) 贵宾多(高朋满座) 人很多(摩肩接踵) 人才多(人才济济) 兵马多(千军万马) 事物多(林林总总) 色彩多(五彩缤纷) 类别多(千差万别) 困难多(千辛万苦) 话儿多(滔滔不绝) 读书多(博览群书) 见识多(见多识广) 变化多(千变万化) 走得多(走南闯北) 颜色多(五颜六色) 花样多(五花八门) 人多(人山人海 人声喧哗 人声嘈杂 人如潮涌 摩肩接踵)

        九、描写学习的成语

        学无止境 学而不厌 真才实学 学而不倦 发奋图强 废寝忘食 争分夺秒 孜孜不倦 笨鸟先飞 闻鸡起舞 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争上游 披荆斩棘 神情专注 学而不厌 学无止境 专心致志 日积月累 似懂非懂

        十、描写不同地点 城镇

        风光秀丽 人山人海 车水马龙 宁静和谐 村庄 草木苍翠 竹篱瓦舍 山幽路辟 小桥流水

5. 表现文化的四字成语

        洋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为我所用。

        、识字知书:指有文化知识。

        、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

        、蹶角受化:蹶角:叩头;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国人来中国朝贡,接受教化。形容声威极大。

        、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胸中无墨:胸中没有墨水。比喻人没有学问,文化水平低。

        、不识之无:连“之”字、“无”字都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文化水平很低。

        、读书种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启后的读书人。

        、黄金时代:指人一生中最为宝贵的时期。也指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

        、美雨欧风:欧:欧洲。比喻来自欧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袭。

        、雅俗共赏: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用夏变夷: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僻远部族。

        、琴棋书画: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

有关龙的成语

       成语名称: 以少胜多 yǐ shǎo shèng duō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以少胜多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以少胜多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以少胜多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用少数的力量战胜多数的力量;以弱小战胜强大。

        [正音] 少;不能读作“shào”。

        [近义] 以弱胜强 以一当十

        [反义] 倚强凌弱

        [用法] 含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曲波《林海雪原》:“小分队~;消灭了土匪。"

        百科解释如下:

        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其出处为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古代三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  

        目录 ? 基本信息

        ?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词目 以少胜多 读音 yǐ shǎo shèng duō 释义 以少量的精兵强将,战胜强大的敌人。 出处 邓小平《我们有信心把中国的事情做得更好》:“抗日战争打了八年,抗美援朝打了三年,我们有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传统。” 以少胜多的战例 牧野之战 姜尚、周武王 不足10万(一说4.5万)——17万(一说70万)商全军覆没

       柏举之战 孙武、伍员、磕闾 3万——20万 千里破楚,五战入郢

        阴晋之战 吴起 5万——50万 大败秦军

        伊阙之战 白起 10万——24万 全歼

        鄢郢之战 白起 7万余-----楚国举国之兵(一说35万) 全歼35万

        即墨之战 田单 不详 将燕军逐出齐国

        鄗代之战 廉颇、乐乘 20万——60万 大败燕军

        巨鹿之战 项羽 6万——40万 歼灭

        彭城之战 项羽 3万——56万 歼20万

        井陉之战 韩信 3万——20万 灭赵,俘赵王歇

        潍水之战 韩信 数万——20万 灭齐,

        昆阳之战 刘秀 不足2万——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祝阿、临淄之战 数万——20多万 灭张步,平齐

        赤亭之战 虞诩 3千——数万

        兖州之战 曹操 数万——数10万 迫降30万

        官渡之战 曹操3万——11万 歼8万余人

        赤壁之战 刘备、周瑜 5万——20余万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合肥之战 张辽 7000——10万(一说3万) 大败吴军

        凉州之战 马隆 3500——数万 平定凉州

        彝陵之战 陆逊 5万——不足10万 蜀国从此衰落(三国志中记载蜀国4万兵力)

        前秦灭前燕之战 王猛 6万——30万 歼敌近20万

        淝水之战 谢玄 8万——97万(一说87万) 苻坚败至洛阳,仅剩10余万

        钟离之战 韦睿、曹景宗 20万——数十万 北魏死伤被俘30万

        邺城之战 尔朱荣 7千——30万

        北伐之战 陈庆之 七千——50多万 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沙苑之战 宇文泰 数万——20万 伏击战,歼8万余人

        玉壁之战 韦孝宽 不详——15万左右 城邑保卫战,歼7万余人

        金乡之战 于仲文 8千——10万 全歼敌军

        浅水原之战 李世民 不详——10余万 消灭薛仁杲

        虎牢之战 李世民 5万——10余万 歼灭窦建德

        唐平萧铣之战 李靖 不详——40余万 平萧铣

        奉天、灵台之战 郭子仪 不详——30余万(一说数十万) 歼敌近10万

        太原之战 李光弼 不满万人——10万 城邑保卫战,歼敌7万余人

        雍丘之战 张巡 3千——数万 城邑保卫战,不详

        睢阳之战 张巡 6800——13万 城邑保卫战,歼12万人

        嘉山之战 郭子仪、李光弼 不详——5万余 歼敌4万

        象牙潭之战 周本 7千——数万 俘5千

        西夏、吐蕃攻宋之战 刘舜卿 不详——20多万 击退夏蕃联军

        达鲁古城之战 完颜阿骨打 不详(一说2万)——27万 大败辽军

        护步达冈之战 完颜阿骨打 2万——70万 大败辽军主力

        六合之战 赵匡胤 2千——2万 歼5千

        和尚原之战 吴绛、吴璘 数千——10余万 俘万余,大败金军

        顺昌之战 刘锜 1.8万——10余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郾城之战 岳飞 数千——1.5万 大败金军精锐

        陈家岛海战 李宝 3千——10万 海战,全歼金军

        采石之战 虞允文 1.8万——17万 水战,大败金军

        海州之战 魏胜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六合之战 毕再遇 不详——1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庐州之战 杜杲 不详——号80万 城邑保卫战,大败金军

        边堡寨之战 成吉思汗 不详——30万 大败金军

        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 成吉思汗 4万——8万 全歼

        迦勒迦河之战 哲别、速不台 不足3万——8万 全歼

        赛约河之战 拔都、速不台 不足5万——10万 全歼

        鄂州之战 伯颜 20万——60万 大败宋军

        丁家洲之战 伯颜 10万——13万 大败宋军精锐

        厓山海战 张弘范、李恒 数万——20万 海战,全歼

        虎啸山之战 张庭瑞、焦德裕 5千——数万 大败宋军

        鄱阳湖之战 朱元璋 20万——60万 水战,全歼陈友谅

        白沟河之战 朱棣 1O余万——60万 死伤10多万

        上峰岭之战 戚继光 1500——2千 歼敌倭寇300余人

        浑河之战 努尔哈赤 80人——800人 奇迹

        萨尔浒之战 努尔哈赤 4.5万——约11万 歼敌约5万人

        宁远之战 袁崇焕 不满2万—13万(或五六万,或10余万)

        贵阳之战 王三善 2万——10万 扭转了平叛战局

        清征达瓦齐之战 阿五锡、巴图济尔噶勒 22——2千余人 奇迹

        浑河之战 长龄 4万——10多万 收复南疆西四城

        黄桥战役 新四军 5000人——1.5万 歼敌1.1万人

        苏中战役 解放军 3.3万人——12万人 七战七捷,歼敌5.3万人

        淮海战役 解放军 60万——80万 歼敌55万

        曹刿论战,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战斗

        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回目录]

        古代三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

        1.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加紧准备抗击袁绍。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到了二月,袁绍率兵卒10万、骑兵万多人进军占领黎阳。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曹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决战,主动退守官渡。袁绍一再拒绝部属分兵袭击都城许(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许昌东)的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攸的建议。曹操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的屯粮(乌巢)。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总结官渡之战 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徐州)等地。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面对前秦军的进攻,东晋内部一致主张抵抗。执掌朝政的宰相谢安,命荆州刺史(官职名)桓冲加强长江上游的防御,命令征讨大都督谢石、前锋都督谢玄等,率水陆军8万前往淮水一线抗击秦军,派龙骧将军胡彬率5000水军增援寿阳(今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寿县)。

        开始东晋的军队开战不利,后来接受趁秦军尚未集中,迅速击败其的建议,改为变被动防卫为主动进攻的政策。兵力处于劣势的晋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接着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而秦军上下离心、将士厌战。晋军及时抢渡淝水猛攻。苻融临时整顿队伍,他的马突然倒地死了,于是军威大泄。晋军乘胜追击至青冈(今寿县西30里处),秦军大败。溃兵听到风声鹤鸣,就以为是晋兵追来,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到了洛阳,只剩下10余万人。苻坚中箭,逃往淮北一带。

        总结淝水之战 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北之间一次大规模的战争。秦主苻坚无视内部不稳、民心背离、士卒厌战的情况,恃众轻敌,单路突进,急于决战,招致大败。东晋面临强敌进攻,一致抵抗,并根据敌情及时改变作战方略,在秦军后续兵力未抵淝水前,抓住时机,与之决战,终获全胜。此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 3.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吴国的孙权、蜀国的刘备统领军队在长江赤壁(今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蒲圻西北,一说嘉鱼东北)一带,大败曹操军队的一次著名决战。

       曹操败袁绍、破乌桓,基本统一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七月,自宛(今中国中部河南省南阳)挥师南下,想要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

        曹军进占新野(今属河南),当时荆州刘表已死,其子刘琮不战而降。曹操收编刘表部众,号称80万大军向长江推进。刘备在长坂(今湖北当阳境)被曹军大败后,于退军途中派诸葛亮赴柴桑(今中国中南部江西省九江西南)会见孙权,共谋抗曹。吴国的大将周瑜、鲁肃与诸葛亮等精辟分析局势,指出曹军兵力虽实有20余万,但有后方不稳、远道劳师、不服水土、短于水战等弱点可乘,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孙权命周瑜为主将,程普为副,率3万精锐水军,联合屯驻樊口(今湖北鄂州境)的刘备军,共约5万人沿长江西进,迎击曹军。曹军不善水战,又值疾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击于赤壁。战斗力大减,初战受挫,被迫驻守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隔江与联军对峙。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结为一体,以利演练水军,伺机攻战。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命令他致书曹操假装投降,以出奇制胜。曹操自信稳操胜券,戒备松懈。黄盖选择时机派船逼近曹军,下令同时点燃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闯入曹军船阵,顿时一片火海,延及岸上营寨,曹军死伤惨重。周瑜等率军乘势冲杀,曹军溃败。曹操领残余部队从华容道(今湖北潜江南)逃向江陵,兵力折损大半,无力再战,退却而走。

        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周瑜率军沿江进攻江陵,分别派遣部将甘宁绕道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境)。孙权统领大军东征合肥(今属中国东南部安徽省)。刘备领兵追至江陵后回师夏口(今武汉境),沿汉水向北进发以迂回到曹操军队的后方,并分兵抢占荆州要地。

        总结赤壁决战 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此战为尔后魏、蜀、吴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看了上面其他人写的,极其犀利” “以前挺信任百度百科的,今天看来,乱写的不少;”———十剑仙,孤为这句话负责;

        “懒得改了,要改的敌方太多了,改不过来”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2297036.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7860299.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洗耳恭听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有关龙的成语有很多,比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车水马龙、龙马精神、老迈龙钟。

       一:叶公好龙[ yè gōng hào lóng ]

       1. 解释: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

       2. 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

       3. 语法:主谓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二:画龙点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1. 解释: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2. 出自: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点睛即飞去。’(译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内画了四条龙,不点眼睛。每次都说:“若点上眼睛,龙就会腾空飞去。”)

       3.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三:车水马龙[ chē shuǐ mǎ lóng ]

       1.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2. 出自: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3.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四:龙马精神[ lóng mǎ jīng shén ]

       1. 解释:龙马: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比喻人精神旺盛。

       2. 出自:欧阳山《三家巷》九:”见那些大哥哥还在龙马精神地说话,她也听不出味道,就打了两个哈欠,悄悄溜了出来。 ”

       3.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用于祝词。

       五:老迈龙钟[ lǎo mài lóng zhōng ]

       1. 解释: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便。

       2.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99回:“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那知如今老迈龙钟,如同一场春梦。”

       3.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

       洗耳恭听的意思及成语解释是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恭敬而专心地倾听。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示例: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

       成语故事

       上古时代的尧,想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是个以不问政治为清高的人,不但拒绝了尧的请求,而且连夜逃进箕山,隐居不出。

       当时尧还以为许由谦虚,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请他,说:如果坚不接受帝位,则希望能出来当个九州长。不料许由听了这个消息,更加厌恶,立刻跑到山下的颖水边去,掬水洗耳。

       据《巢县志》记载,古巢城东城门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边有一条巷叫牵牛巷。相传5000年前,巢父在池边牵牛饮水时,批评一代圣贤许由“浮游于世,贪求圣名”,许由自惭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双目,表示愿听从巢父忠告。

       后人为颂扬许由知错就改的美德,遂将该方池取名为“洗耳池”,成语“洗耳恭听”的典故也由此产生。

       好了,关于“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成语解释及造句5000条”,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