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成语谜语 成语谜语

金刚经_金刚经原文

zmhk 2024-09-12 人已围观

简介金刚经_金刚经原文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金刚经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金刚经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1.金钢经原文译文2.金刚经拼音原文3.金刚经最好的版本4.

金刚经_金刚经原文

       我很荣幸能够为大家解答关于金刚经的问题。这个问题集合囊括了金刚经的各个方面,我将从多个角度给出答案,以期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1.金钢经原文译文

2.金刚经拼音原文

3.金刚经最好的版本

4.金刚经有多少个字

5.金刚经十大名句金刚经十大名句是什么

6.金刚经不能念金刚经为什么不能随便念

金刚经_金刚经原文

金钢经原文译文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

       原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译文:

       这是阿难尊者亲自听到佛所说的。一时,佛在印度舍卫国,祇陀太子与「给孤独长者」共同供养佛说法的花园,名叫「祇树给孤独园」里面,和有成就的大比丘,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正当吃饭的时候,世尊穿上袈裟,拿著饭碗,到舍卫大城去乞食,在城中,不分贵贱贫富,挨家挨户的要饭,然后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饭後,收拾袈裟饭碗,洗脚,放置座垫,便盘坐在座位上。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法 会 因 由 分 第一章

       第二品 善现启请分

       原文: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译文:

       这时,长老须菩提领悟如来不时在乞食、穿衣、洗足等平常生活中所示现的佛法。在大众中就从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跪地,合掌恭敬的对佛说:希有,世尊!如来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显现在平常生活中,正是如来护念一切菩萨,要付嘱一切菩萨的佛法。世尊,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愿要上求佛果下化众生,辛勤修行,增长智慧,发现了如来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何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如何降伏妄心?佛说:问得好!问得好!须菩提,正如你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你现在仔细听,当为你说明。如果善男子善女人,发现了如来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应当如同发现无上正等正觉心那样的降伏妄心。是的,世尊,我们很希望听佛详细的说明。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善现启请分 第二章

       第三品 大乘正宗分

       原文: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馀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译文:

       於是佛告诉须菩提:大菩萨应如是降伏他的妄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的心,如卵生的鸟虫,如胎生的人兽,如湿生的水中动物,如化生的天人,等四类欲界众生,爱欲心深重;如有色界天众生虽然已经没有爱欲心,但是还有色相,如无色界天众生不但没有情欲,并且已经空无色身;如有想天众生唯存一念;如无想天众生连一念都不存,寂然不动;如非有想非无想天众生心境寂然不动,而又不像木石那样无知;等等都是虚妄不实的妄想心,我都要使他们入於不生不灭的境界,而灭除妄心。像这样灭度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然而实际上,妄心虚幻有,众生也是虚幻有,本来不生不灭,不待降伏,也不待灭度,没有任何众生得以灭度。你知道为什麽吗?须菩提,凡是可以证明「我」存在的任何境界,都是我相,比如痛苦或快乐,让自身意识到「我」的存在,如果没有「我」,就不会感受痛苦、快乐。他如救济穷困、慈心不杀、发菩提心等等都适足以证明「我」的存在,甚至不生不灭境界、无上正等正觉都是「我」所要证取的。如果菩萨有妄心待降伏,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待灭度,就是有我相。凡是能够领悟道理,能够取舍任何境界的,就是人相,比如领悟了烦恼由「我」相所生,於是不取我相,这就是人相,甚至低等动物只有一点点领悟也是人相,如果菩萨心存少悟,以为所悟为实有,虽然不取我相,却有人相。凡是可以证取的境界和能够领悟道理证取境界的,除了我相、人相,还有分别一切境界和众生的「觉知」,凡是有情都有此觉知,不论入地狱、上天堂、做畜生、做鬼、做菩萨、做佛,都念念相随,有很多修行人证到这一灵明觉知,以为悟道了,当知这是众生相。如果菩萨以为摒除我相、人相,念念守住此一觉知,就是有众生相。显现这一觉知的,有人称之为本体,上帝,天主,有人称之为梵,真如,自性,法界,如来藏,等等,如果菩萨以为我相人相众生相都不是,但守一不生不灭体正好落在寿者相,这是根本大无明,比如人先有了生命,有此寿者相,才有身心,然後才有痛苦快乐,然後想要离苦得乐。那麽,他就还没有如实领悟如来所护念所付嘱的无上正等正觉心,他就不叫做菩萨,还只是善男子善女人而已。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大乘正宗分 第三章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菩萨於法,应无所住,行於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於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译文:

       其次,须菩提,菩萨既然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於行住坐卧,起心动念时,应当无所住。比如行布施的时候,应当无所住而行布施,也就是说,不住色相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看到一朵美丽的花,顿时心生贪爱,心住在花朵上,而失去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色行布施;如果看到美丽的花朵,花朵固然看到了,不因此而失去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色行布施。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耳朵听到扣人心弦的音乐;鼻子闻到令人垂涎的香气;舌头尝到可口的滋味;身体碰触柔细的东西;心里想到可歌可泣的往事,导致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如果行布施的时候,音乐固然听到了;香气固然嗅到了;滋味固然尝到了;柔细的感觉固然碰触到了;心事固然在思量中,但不因此而迷失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声香味触法行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当像这样行布施,不住於相,比如你正在行布施的时候,以为做了一件令人赞叹的善行,满心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实在令人同情,大发怜悯之心;而所要布施他人的东西,心里却一时割舍不下,导致你迷失了无上正等正觉心,这叫做住相行布施,如果你以为做了一件善行心里固然欢喜,所要布施的对象固然令人怜悯,而所要布施他人的色声香味触法等财施或是法施或是无畏施,心里固然盘算著,但不因此染著贪爱不舍,而失去本来如如不动的无上正等正觉心,就叫做不住相行布施。为什麽呢?比如你在梦中,拿七宝或身命来布施他人,而实际上那是梦幻,根本没有你在做布施,没有他人接受你的布施,也没有七宝或你自己的身命。如果菩萨於施者、受者、所施物,念念都趣入空,不住相行布施,无上正等正觉心现前,他的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你的意思怎麽样?东方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南方、西方、北方,四方上下的虚空,可以思量它的大小吗?不可以,世尊。须菩提,菩萨不住相行布施,他的福德也是这样,不可以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我所教授的心要,安住无上正等正觉心。

       释意:

       摘自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妙行无住分 第四章

金刚经拼音原文

       金刚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写的。

       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此经的注疏很多,在印度,除弥勒所造八十偈释本之外,尚有无蓍《金刚般若论》、世亲《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功德施《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相不坏假名论》,以及未被汉译的师子月、月官等人所撰的论释。

       在中国,从东晋到民初,各家撰述不绝,主要有后秦僧肇《金刚经注》、隋吉藏《金刚经义疏》、隋智顗《金刚经疏》、唐慧净《金刚经注疏》、唐智俨《金刚经略疏》、唐窥基《金刚经赞述》、慧能《金刚经解义》《金刚经口诀》、唐宗密《金刚经疏论纂要》等书。

       此经主张世上一切事物空幻不实,实相者则是非相,认为应“离一切诸相”而“无所住”,即对于现实世界不应执著或留恋。卷末四句偈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被称为一经之精髓。

金刚经的作用

       1、了解佛法:通过学习《金刚经》,可以了解佛教的基本教义和修行方法,包括四圣谛、八正道等。这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指导。

       2、提升智慧:《金刚经》强调了智慧的重要性,认为智慧是解脱烦恼的关键。通过学习和实践《金刚经》中的修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增强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3、培养慈悲心:《金刚经》提倡慈悲为怀,认为慈悲是消除一切烦恼的根本。通过学习和实践《金刚经》中的修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起对众生的慈悲之心,从而更好地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促进社会和谐。

金刚经最好的版本

       金刚经拼音原文如下:

       1、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须菩提!于意云何。

       翻译:我听到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须菩提!你的意思是什么?如来得到了无上正等正觉吗。

       2、原文: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少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翻译:须菩提回答说:按照我对佛陀所说的教义的理解,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

       3、原文: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

       翻译:佛陀说:是这样,是这样。须菩提!实际上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获得无上正等正觉。须菩提。

       4、原文: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翻译:须菩提!你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他所得到的福德难道不是很多吗。

       5、原文: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翻译:各位菩萨摩诃萨应该像这样生起清净的心,不应该停留在物质的色、声、香、味、触、法上而生心,而应该无所执着地生起心。

金刚经给予的启示如下:

       1、不要执着于物质世界,要超越世俗的束缚。不要追求名利和权力,这些都是虚幻的。要学会放下,不要让过去的事情困扰自己。要学会接受变化,因为一切都是无常的。要学会感恩,珍惜眼前的一切。

       2、要学会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不要有分别心。要学会自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要学会正念,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干扰。要学会慈悲为怀,关爱他人,帮助他人。

       3、要学会修行,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学会放下、接受变化、感恩、平等对待一切众生、自省、正念、慈悲为怀和修行。这些启示对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静、快乐和幸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金刚经有多少个字

       金刚经最好的版本是鸠摩罗什法师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纵观6种版本,是鸠摩罗什法师以外的五位法师的译文相当接近,什师的译本文字简洁、行文优美,让心灵有一种莫名的触动。事实上什师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确是流传最广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亦是超越时空界限,广为传颂的一段经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2009年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传入中国后,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本书为清康熙皇帝御笔书写,是难得的书法作品。

金刚经十大名句金刚经十大名句是什么

       《金刚经》的全文一共有5184个字。

       《金刚经》的核心思想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强调了世界的无常和虚幻,主张人们要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在经文中,佛陀提到了“善护念”的概念,既要保护好自己的内心,不被外界的诱惑和干扰所动摇。

       此外,《金刚经》还提出了“三解脱门”的理念,即通过“空、无相、无愿”三种方式来达到解脱的目的。它强调了“无我”的概念,认为人们要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层次的境界。

       总的来说,《金刚经》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高度哲理的经典,它不仅对佛教修行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人们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作用。

《金刚经》传入我国的历程

       《金刚经》最早由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公元402)译出,虽然后续出现了很多译本(其中影响力较大的还有5个),但鸠摩罗什的译本是最早也最为通行的一个版本。

       《金刚经》的流传早于禅宗的兴起,达摩于南朝·梁普通七年(公元526年)九月才抵达广州,公元527年面见梁武帝,而后面壁九年,也就是公元536年左右中国禅宗才算正式开宗立派,这个时候《金刚经》的通行译本已经流传100多年了。

       因为《金刚经》的内容与禅宗主旨相契,篇幅适中,加之其广泛的流传给禅宗的兴盛奠定了基础,因此成了禅宗的主要经典之一,在慧能以后受到禅宗的特别重视。甚至慧能也是听《金刚经》而悟道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金刚经

金刚经不能念金刚经为什么不能随便念

       1、心有所住,皆为非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个人的心,倘若一直记挂什么东西,那么你将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佛菩萨的心,什么东西都不会记挂,所以他们才能超脱物外,洞彻事物的一切真相。要达到这个地步,就要让你的心空起来,什么都不记挂。

       2、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人世间的有些东西,通过等价交换可以得到,但是对于果位,无论你用金钱,或者是地位、名声,都无法换得,你只有去修才能得到。即使你得到了世上的一切,想用来换得佛果,那也是不可能的。因为那些东西,在如来看来,皆是虚妄。

       3、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人世间的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一个人,要想跳出相的束缚,就只有远离诸相。远离诸相的办法,不是远离红尘,不是与世隔绝,而是让心,从各种事物中,跳出来。始终保持一种如如不动的境界。这样,就达到了“见如来”的资格。

       4、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闻到了佛法,要怎样去修呢?其实佛所说的,也只是在不同的时候,针对不同的人心所讲的一些事例。虽然对修行能起到不同的作用,但是在境界提高了以后,它就成为了“非法”,就要想办法舍弃掉它对自心的影响。

       5、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在佛陀看来,人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梦中、在虚幻中“演戏”。到了梦醒的时候,梦中的一切什么都不会存在。但是人还会继续吃苦。为了让人脱离无尽的苦的折磨,佛陀让人先去保持心无所住的状态,意思即是“假装”你现在就是如来,已经认识到了所有的相都是假象。到了将来,你就会真正认识到这一步。才会真正发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6、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一切,只不过是我们后天学到的一种概念。无论是微尘,还是世界,都是在娑婆世界中,对事物的一种认识。等到离开娑婆世界,就会发现它们的真相。

       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过去的已经过去,不必挂怀。未来的尚未到来,无法预知。即使是现在,如果你思想中充满各种心念,只会让自己增加烦恼。因此要想跳出烦恼,这三心都不要有。

       8、离一切相,即名诸佛。

       众生与佛的最大区别,就是众生都活在自心“创造”的世界中。由此引出的一切因缘,也是根据人看到事物时的心态来合成的。缘来人则来,缘散人则散。要想离一切相,就要知晓佛的状态。就要让自己,保持无为。

       9、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如来只是一个名号,他的本性是慈悲。当他看到众生苦,慈悲众生,就要想办法普度众生。在世间的如来,只不过是如来的方便示现,并非真的如来。所以才说他“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既然没有来到,哪里有什么去哪里呢?

       10、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如来说自己从来没有说过法,是让人不执著于自己所得到的任何东西。在修行的时候,也不能执著于任何东西,始终让自己,保持在一种清净状态。许多的话,许多的法,都只是佛陀用以度人的“筏”。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的般若智慧,就无法生发出来。

       1、金刚经是佛学中的一部经典,它能帮助众生看透事情的本质,也对学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念诵这部经文时,师兄一定不要随便的去念诵。如果随便念诵金刚经,不但是对经文的不敬,也是对诸佛的不敬,这样也会给自身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念诵金刚经时,一定要正确念诵。

       2、诵金刚经的正确方法:在念诵金刚经时,先让自己烦乱的内心静下来,不要让自己的内心有任何的妄想,这样在念的时候能够更进一步了解经文的意思。

       3、在念诵金刚经时,最好是把声音念出来,但是念的声音不用太大,以免会打扰到他人。并且念诵金刚经最好是选择一个单独的屋子,不要在夫妻卧室去念。

       4、金刚经的念诵需要把经文中的每个字都念清楚,也要念正确,不要出现遗漏的情况,也不要出现把经文念重复的情况。

       5、念完金刚经要去回向,通过回向可以让自身修到的功德不会分散,同时通过回向,也可以让自己去发愿。正确念诵金刚经是很重要的,所以师兄在念诵时要认真。也只有把经文念诵正确,才能获得念诵金刚经的功德,才能对金刚经所讲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以及认识。

       好了,关于“金刚经”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金刚经”,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