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意思

zmhk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意思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

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意思

       最近有些忙碌,今天终于有时间和大家聊一聊“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按索骥 成语故事

2.按图索骥的故事和启示

3.像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故事

按图索骥成语故事_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意思

按索骥 成语故事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按图索骥的故事和启示

       1、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一个叫孙阳的人写了一本书来介绍各种好马,他的儿子想要继承他的事业。有一天他儿子拿着书去寻找千里马,结果带回来的却是一只癞蛤蟆。

        2、按图索骥是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偏正式成语。成语出自《汉书·梅福传》、《艺林·伐山》,指按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原多比喻做事拘泥成法,不懂变通(含贬义);后多用于正面,泛指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像刻舟求剑这样的成语故事

        按图索骥一般用来比喻办事机械、僵硬的工作,也可比喻寻找线索。后一种用法不含贬义。

       

按图索骥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只要让他看一眼,便能分辨出马的优劣。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于是人们都把他称为“伯乐”。

        为了不让自己的一身绝学失传,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识马经验写成一本书,名为《相马经》,书中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

        孙阳的儿子资质很差,却想继承父亲的事业。在熟读了这本书后,他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所有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千里马。《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他按照这个特征找了很久,也没有什么收获。

        有一天,他发现路边有一只蹦蹦跳跳的动物,他看了很久,觉得这个东西很像《相马经》中所说的千里马,于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这“千里马”捉住,并带回家。一进门,他便嚷着说:“我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它长得和书中说的差不多,就是个头小了点,蹄子差了些。”

        孙阳一看儿子手里捉着的居然是一只癞蛤蟆,真是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傻儿子,你拿的是一只癞蛤蟆,根本不是什么千里马啊!你这样按图索骥是不行的,要学相马的本领,就得多去看马、养马,深入地了解马才行啊!”儿子听了羞愧不已,从此便一头钻到马群中去研究马。

启示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死板的教条、死生搬硬套,墨守成规,以致闹出笑话、造成损失,确实屡见不鲜。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要认真学习,谦虚继承。要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加以验证,牢牢把握和发展。这是正确的态度。

按图索骥的意思

       

        基本释义: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出处:元·袁桷《清容居士集·示从子瑛》诗:“隔竹引龟心有想;按图索骥术难灵。”

        近义词:照本宣科、刻舟求剑、生搬硬套、胶柱鼓瑟

        反义词:不落窠臼、无迹可寻

       按图索骥

       秦国有个人叫孙阳,他一眼就能认出好马和坏马,人们把他叫“伯乐”。伯乐把自己认马的本领都写到叫《相马经》的书里,画上了各种马的图。伯乐的儿子很笨,却希望自己也能像父亲那么厉害。伯乐的儿子把《相马经》背得很熟,以为自己也有了认马的本领。一天,伯乐的儿子在路边看见了一只癞蛤蟆。他想起书上说额头隆起、眼睛明亮、有四个大蹄子的就是好马。“这家伙的额头隆起来,眼睛又大又亮,不正是一匹千里马么?”他想。他非常高兴,把癞蛤蟆抓回了家,对伯乐说:“快看,我找到了一匹好马!”伯乐哭笑不得,只好说:“你抓的马太爱跳了,不好骑啊!”

       

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但是一直没有意外之财,每天过着一 样 的生活。

       人生里总会有一点好运气,终于,奇迹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

       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此,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着那神奇的树根,等着有一个奇迹的出现。

       

萧规曹随

       刚即位的汉惠帝看到曹丞相一天到晚都请人喝酒聊天,好像根本就不用心为他治理国家似的。惠帝感到很纳闷,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只以为是曹相国嫌他太年轻了,看不起他,所以就不愿意尽心尽力来辅佐他。惠帝左想右想总感到心里没底,有些着急。

       有一天,惠帝就对在朝廷担任中大夫的曹窑(曹参的儿子)说:“你休假回家时,碰到机会就顺便试着问问你父亲,你就说:‘高祖刚死不久,现在的皇上又年轻,还没有治理朝政的经验,正要丞相多加辅佐,共同来把国事处理好。可是现在您身为丞相,却整天与人喝酒闲聊,一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政务;二不过问朝廷大事,要是这样长此下去,您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和安抚百姓呢?’你问完后,看你父亲怎么回答,回来后你告诉我一声。不过你千万别说是我让你去问他的。”曹窑接受了皇帝的旨意,休假日回家,找了个机会,一边侍候他父亲,一边按照汉惠帝的旨意跟他父亲闲谈,并规劝了曹参一番。曹参听了他儿子的话后,大发脾气,大骂曹窑说:“你小子懂什么朝政,这些事是该你说的呢?还是该你管的呢?你还不赶快给我回宫去侍候皇上。”一边骂一边拿起板子把儿子狠狠地打了一顿。

       曹窑遭了父亲的打骂后,垂头丧气的回到宫中,并向汉惠帝大诉委屈。惠帝听了后就更加感到莫明其妙了,不知道曹参为什么会发那么大的火。

       第二天下了朝,汉惠帝把曹参留下,责备他说:“你为什么要责打曹窑呢?他说的那些话是我的意思,也是我让他去规劝你的。”曹参听了惠帝的话后,立即摘帽,跪在地下不断叩头谢罪。汉惠帝叫他起来后,又说:“你有什么想法,请照直说吧!”曹参想了一下就大胆地回答惠帝说:“请陛下好好地想想,您跟先帝相比,谁更贤明英武呢?”惠帝立即说:“我怎么敢和先帝相提并论呢?”曹参又问:“陛下看我的德才跟萧何相国相比,谁强呢?”汉惠帝笑着说:“我看你好像是不如萧相国。”

       曹参接过惠帝的话说:“陛下说得非常正确。既然您的贤能不如先帝,我的德才又比不上萧相国,那么先帝与萧相国在统一天下以后,陆续制定了许多明确而又完备的法令,在执行中又都是卓有成效的,难道我们还能制定出超过他们的法令规章来吗?”接着他又诚恳地对惠帝说:“现在陛下是继承守业,而不是在创业,因此,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就更应该遵照先帝遗愿,谨慎从事,恪守职责。对已经制定并执行过的法令规章,就更不应该乱加改动,而只能是遵照执行。我现在这样照章办事不是很好吗?”汉惠帝听了曹参的解释后说:“我明白了,你不必再说了!”

       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

缘木求鱼

       战国时,齐宣王想称霸天下。孟子劝他放弃武力,用仁政征服天下。

       孟子说:“大王动员全国军队攻打别国,这是为什么?”齐宣王回答说:“为了满足我最大的欲望。”孟子问:“您最大的欲望是什么?”齐宣王却笑了笑,不答。孟子接着问:“是因为好东西不够吃吗?是因为好东西不够穿吗?是因为没有好艺术品看吗?还是因为侍候您的人太少?”齐宣王连忙说:“不,不,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我明白了。您是想征服天下,是不是?如果是,我看好比爬树捉鱼,是不能达到您的目的的。”齐宣王说:“会有这样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树捉鱼,最多是捉不到,不至于有什么祸害。如果以武力满足自己独霸天下的欲望,不但达不到目的,其后果不堪设想啊!”

依样葫芦

       陶谷是个学问渊博的人,他发现宋太祖对于一些办文告和写文章的臣子,包括他这个翰林学士在内,都不太重视,他就向太祖请求调离翰林院。太祖听了,笑着说:“这种官很难做,只能依照葫芦的样子画葫芦;我看,你还是继续做下去吧!”陶谷听到太祖这么说,心中很不舒服,就在翰林院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来抒发他自己的牢骚。诗的原句是这样的:“官职有来须与做,才能用处不忧无;堪笑翰林陶学士,一生依样画葫芦。”后来,宋太祖见了这首诗,就格外的不喜欢他了,将他冷藏,始终没有重用。从此,这句“依样葫芦”就被人用来比喻处理事情的时候,只会模仿别人,没有丝毫改革的新意。

       虽然,新的事物需要旧的来做参考,但是主要应该改造旧的,创造新的,才容易有进步,才能更好,如果只依照旧的一模一样的去做,那有什么意思呢?就像我们从事科学研究,对于别人的成就,只能参考,主要的还是应该创造出新的东西;如果只照着人家的东西,毫不改进的去做,那就成了“依样葫芦”了!?

胶柱鼓瑟

       战国时代,公元前262年,秦国打败了韩国之后,又乘胜进攻赵国。赵军在老将廉颇的指挥下,与秦国在长平相持3年之久。

       后来,赵孝成王中了秦国的反间计,就改派赵括去代替廉颇为主将。当时相国蔺相如劝阻赵王说:“赵王如果派赵括去当主将,就好像把瑟的弦柱粘住了去弹奏一样。因为赵括是个空有虚名的人,他只知道死读兵书,而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按图索骥成语故事”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