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四字成语 四字成语

《借妻》未删减完整版

zmhk 2024-05-06 人已围观

简介《借妻》未删减完整版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借妻》未删减完整版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王大娘钉缸>>作为<<好汉

《借妻》未删减完整版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详细地介绍一下关于《借妻》未删减完整版的问题。以下是我对这个问题的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王大娘钉缸>>作为<<好汉歌>>的什么

2.扬剧的由来

3.沪剧金世杰还唱吗

4.茆氏的姓氏名人

《借妻》未删减完整版

<<王大娘钉缸>>作为<<好汉歌>>的什么

       其实从歌词上看不出有明显的方言特征,但是我听这歌整体感觉的确是有点河南豫剧的意思,尤其是“哇”“哇”的。不能说是根据方言创作的,应该说是根据地方戏创作的吧,这得问问刘欢自个儿,当年不是说他的旋律是有抄袭《王大娘补缸》的嫌疑么,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模仿。

       以下是关于《王大娘补缸》的一些资料:

       河南的民歌

       《王大娘补缸》是一首边唱边表演的歌舞。是 "补缸人"出场时挑担走圆场唱的,唱一句走几步,每一句后面都加有衬腔(有时衬腔由合唱或乐器奏过门代替)。衬腔篇幅较大,一般都是独立成句。可以说这是一首典型的对应性结构的民歌,它有多重对应关系,如第一、二句之间,第三、四句之间有对应关系,其次,第一、三句与第二、四句之间也都有对应的关系。

       小说:民国××樵子作《王大娘补缸》

       (俺只看过大概介绍)

       说的是有个妖精和某个公子gd上了,又是托塔李天王帅众来捉妖,

       结果韦托被女妖精用一个神缸战败,

       众神齐出,无一可胜(好像混元金斗啊)

       最后还是俺猴子哥把她那个缸给暴了,观音遂收伏妖精(猴子又露脸了!)

       京剧:《大锯缸》(一名:王家庄;一名:大补缸;一名:百草山)

       孔宣(绿象形脸),《百草山》一剧中的神仙,此剧取材于《钵中莲》传奇。

       百草山旱魃化身为王大娘,取死人食罐炼成磁缸施法,观音遣土地幻作补锅匠碎其缸,

       破其妖法。大鹏、孔宣、通雀鸟等下界共除旱魃。

       花鼓戏:《补缸》

       一对修道精怪比武斗法,分别化变成王大娘与箍老塘,一个要补缸,一个寻缸补,终因

       六根未尽,难成正果。

       江西宜黄戏:

       宜黄腔的原始曲调,本源于明末的西秦腔,在明万历年间《钵中莲》传奇抄本第十四出

       《补缸》中,有段曲调即标名为"西秦腔二犯",唱词为整齐的七字句,与曲牌体的长短

       句截然不同。这种西秦腔在南方流传极广,乱弹腔即是在此基础上而产生的。

       泉州木偶:

       五十年代中期,曾经沈丹移植《王大娘补缸》(又名《荡妖记》、《补大缸》。“文革

       ”后期香港飞鹏木偶剧团移植上演),在《紫竹林》一场中,有“鹦鹉白猿戏耍”的一

       段表演。剧中动物白猿,后经加工着色之后,即今《驯猴》之猴。

       云南花灯剧:

       作为花灯剧,则晚于花灯歌舞。从较早的一些花灯剧目的内容看,可以在清乾隆年间成

       书的《缀白裘》中找到蓝本。如花灯剧《补缸》、《凤阳花鼓》和《乡城亲家》,分别

       源于《缀白裘》第6集的《买胭脂》、《花鼓》和《探亲》、《相骂》;而花灯剧《借亲

       配》、《瞎子观灯》则源于《缀白裘》第11集的《借妻》和《看灯》、《闹灯》。由此

       推之,作为花灯剧的出现,大约不会早于乾隆时期。因当时正是我国西部的许多民间戏

       曲兴盛的时候。

       有人就《好汉歌》谱曲的争议所写的文章:

       听到《好汉歌》时就立即想到了58年前流行的文明戏《王大娘补缸》(当年都叫《大补

       缸》或《锔大缸》,很少叫《王大娘补缸》)……可就从没见他们演过《王大娘补缸》

       。文明戏演员大多念过学校而没坐过科班。有文化设武功。而“全本大补缸”却是“全

       武行新式开打,斛斗比赛,大打出手”为号召的大武戏。这就要顺便谈谈《王大娘》的

       出身历史。

       “大补缸”故事出自明代传奇《钵中莲》,写观世音普救众生故事(现保存有万历年的

       手抄本)。这出戏特点恰在音乐上。不仅采用南北曲,还采用“山东姑娘腔”、“浩猖

       腔”等民间小曲。曾被多种剧种移植(唯独没被文明戏移植)。前一半是喜剧后一半开

       打,大概情节是:有个妖怪旱魃成了精,化身为“王大娘”,在世间作恶。神仙要治她

       却无法下手,因为她有个磁缸。能隐能显,能大能小。天神再有法力,她只要往缸中一

       躲就安全无事。在一次与天神较量时,这缸被巨灵神给打破一个小口。“王大娘”极力

       要把这小口补上。观世音菩萨知道了此事,命土地神变化作锔碗匠,借补缸之机把这口

       宝缸砸碎。土地神的阴谋被王大娘发现后就引起了一场神妖大战。

扬剧的由来

       庐剧在安徽因地域不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路,即3个流派。上路(西路),以六安为中心 ,音乐粗犷高亢,跌宕起伏,具有山区特色。下路(东路),以芜湖为中心,音乐清秀婉转,细腻平和,具有水乡特色。中路以合肥为中心,音乐兼有上路、下路两地特色。由于它的流行区域是在皖中古庐州一带,1955年3月,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正式将“倒七戏”改名为“庐剧”。 庐剧的传统剧目分花腔小戏、折戏、本戏三类。 花腔小戏以反映劳动人 民生活情趣和爱情为主要内容,也有一些讽刺喜剧和闹剧,如《卖线纱》、《放鹦哥》、《上竹山》、《借妻》、《骂鸡》等。此外还有部分反映清末人民斗争生活临时编演的剧目,如揭露鸦片鬼丑态的《打烟灯》,反映农民投奔太平军的《下广东》等。 折戏多为本戏中抽出的“戏胆”(具有独立性的精彩部分),如《张四姐闹东京》中的《捣松》、《梁祝》中的《闯帘》、《蓝衫记》中的《张太和休妻》、《三元记》中的《教子》等。有些虽然来自徽戏、京剧或其他剧种,但通过庐剧艺人长期在农村演出,剧中人的性格、感情、语言,都从主要观众──农民的角度出发,加以重新塑造、丰富、深化,因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特色。 本戏以家庭悲欢离合、爱情、公案为主要内容,除本剧种独有的《柴斧记》、《手巾记》、《干旱记》、《河神》等外,大都移植改编明清传奇、鼓词和其他剧种的剧目,如《彩楼配》、《琵琶记》、《药茶记》、《孟姜女》、《天宝图》等。

沪剧金世杰还唱吗

       扬州花鼓戏原为对歌对舞的“打对子”,只有一小面(丑),一包头(旦)两个脚色。后来发展为“三包四面”的群舞,并穿插笑话“打岔”。清康熙年间,民间已有此类花鼓演出。此后内容不断丰富,开始搬演《补缸》、《小寡妇上坟》、《双怕妻》等小戏,并从徽班吸收了《踩鼓》、《借妻》、《探亲》等剧目,又把清曲的《僧尼下山》、《活捉》等搬上舞台,出现了能演40多个剧目的班社,始形成花鼓戏。因用丝弦伴奏,唱腔比较细腻,故俗称“小开口”。苏北香火戏原为农村酬神赛会时,香火(男巫)扮演的戏。剧目出自长篇《神书》,其中有《魏征斩龙》、《秦始皇赶山塞海》等关目。因用锣鼓伴奏,唱腔比较粗犷,故俗称“大开口”。1957年曾发现乾隆甲辰年(1784)手抄本神书《张郎休妻》。1911年,“大开口”由扬州进入上海,改称“维扬大班”,名演员有程俊玉、潘喜云等。1919年,“小开口”到杭州大世界演出,次年进入上海,改称“维扬文戏”,名演员有葛锦华、臧雪梅等。由于“大开口”与“小开口”语言一致,30年代初合并演出,以“小开口”为主,称为“维扬戏”,后简称“扬剧”。 扬剧的唱腔曲调有100多种,常用的有20多种,其中原属花鼓戏的,多数以剧名为调名,如〔探亲调〕、〔补缸调〕等;来自“扬州清曲”曲牌的有〔梳妆台〕、〔满江红〕、〔剪靛花〕、〔银纽丝〕等;同时也把多年不用的“大开口”七字句、十字句改编成新曲。扬剧的脚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的区别,但在唱腔上仍只分男、女腔,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多从昆剧、京剧吸收而来,但始终保持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色和生活气息,丑脚尤为突出。传统剧目有300多个,绝大多数是用幕表演出的传说故事剧。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整理改编和创作的较有影响的剧目有《鸿雁传书》、《上金山》、《恩仇记》、《百岁挂帅》(已摄制成影片),现代戏有《夺印》、《黄浦江激流》等。著名演员有高秀英、金运贵、王秀兰、石玉芳、华素琴、顾玉君等。

茆氏的姓氏名人

       唱。金世杰,2014年拜沪剧名家陆敬业为师。截止到2022年9月19日,还在进行唱作,并未有停唱的消息。在沪剧《胡锦初借妻》、《大雷雨》、《霓虹灯下的哨兵》、《军礼》、《红灯记》、《陆雅臣》、《借黄糠》、《邓世昌》中担任主要和重要角色。

       茆鼎:明朝开国功臣、明初大将蓝玉部下的都督,因在蓝玉案中受株连而死。

       茆志道:明洪武,初洛阳知县。

       茆永庆:明陕西佥事。

       茆钦: 明成化进士,河北卢龙人,官至大理寺。

       茆荐馨:(1629年-1681年),字楚畹,号一峰,浙江长兴籍,宣城人。先世是吴兴人。父茆遇知,曾任溆浦县丞。荐馨十七岁时补入弟子员。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科归允肃榜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献上《蜀平献诗》。死后家无遗产,大学士杜立德、宋德宜协助治丧,得以归葬乡里。著有《应制诗赋》、《燕游草》、《梅溪文集》等。后人编为《画溪草堂遗稿》。

       茆泮林:(?— 1845年),江苏高邮人。字雩水。道光诸生。室名梅瑞轩(有《梅瑞轩求是偶钞·蠡说漫录》稿本),著有《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老子河上公注》、《唐月令注续补遗》、《宋孙莘老年谱》,辑有《楚汉春秋》、《司马彪庄子注》、《淮南不毕术》、《计然万物录》、《伏候古今注》等。

       茆庆国:男,1953年出生,祖籍江苏,徐州师范大学毕业,高级经济师。

       主要工作经历:

       1977年2月至1982年11月江苏省盐业公司工作,担任办公室秘书。

       1982年11月至1998年01月,历任江苏省盐业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台南场场长、江苏省业公司经理助理、副经理、经理、党委常委、省务管理局局长;1998年01月至2001年12月任江苏省盐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省盐务管理局局长;

       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盐业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2003年12月至今任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

       2006年14月,当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副会长。

       2008年6月,荣获第五届“十大中华经济英才”,获奖理由是:“敢于挑战,推动企业战略转型;敢于创新,力促资产合理扩张;大力推进碘盐普及,为13亿中国人消除碘缺乏病贡献卓著。茆庆国是新时期科学发展、和谐建设的时代英才。”

       2011年6月~2013年4月,任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

       2013年4月起,任中国盐业总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法定代表人。

       茆世雄:南宋名将

       韦圣祥总纂《重修南川县志》卷一〈古迹·龙岩城摩岩记〉摘引:“宋宝佑乙卯(1255年),上有旨城南平。越三年,守臣淮东都梁茆世雄戍罗播城龙岩。毕事,奉捆命领郡寄。始至,鞑已及境。正月贼酋重兵攻城,二月再寇。斩虏使,焚伪书,诸将击,贼败而退,献俘授馘,功不一书。先是城池草创,浚之、崇之,遂为南方第一屏障。捆台以全城却敌,闻之公朝,上恩叠颁。宰揆枢宜钧翰踵至,咸谓兴筑以来所创见也。共事者铃路赵全、茆士龙、王用冠、青常喜、樊文贵、郭德、何展、朱玪、刘储烋、江司总、管雷震。铃路张福、孟世英、韦喜、汪兴、汪世雄。兴国王富前,太守李奕,承郡丞石大异。僚属刘应炳、张正珪、张善祥、姚鼎发、张熙载、程师望。杨钧勾印,文已传张惠、何友贤、唐化龙、冯炎之、赵孟僾、韦翔凤、张起南、侯应申、王韩。开庆改元七月既望拜手谨书。”

       茆诗松:我国著名的数理统计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数理统计专业的开拓者之一。

       在20世纪70年代,茆教授就投身数理统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率先将数理统计引入质量管理,为上海乃至全国的质量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撰写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验设计》、《贝叶斯统计》等十多本统计学专著,很多被作为高校数理统计专业的教材,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习题解答》获得了2002年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多年来,茆诗松教授致力于数理统计在质量管理领域的应用,他对应用统计方法解决经济建设的实际问题有强烈的责任感,编写质量工程师教材、推广六西格玛管理等卓有成效,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全国质量管理突出贡献奖。

       茆智:农田水利学家,教育家。长期从事作物需水规律与农田灌溉研究与教学工作。20世纪50年代提出依据水汽扩散原理计算作物需水量的半经验公式,20 世纪60年代开拓橡胶灌溉试验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来,提出节水灌溉条件下作物需水与灌溉的实时预报方法、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时空变化规律分析、计算的原理与方法,以及利用作物受旱复水后生长与耗水的“反弹”效应指导作物节水灌溉的观点与方法。对提高中国作物灌溉技术有重要贡献。

       茆君才:男,中共党员,经济学硕士。曾任国家开发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2007年初任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2009年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2010年1月,陕西省政府发布陕政任字 〔2010〕12号,免去茆君才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职务。茆君才调任国家开发银行江苏省分行行长。

       茆训诚, 195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博士,教授。曾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师范大学原金融学院院长,现任上海师范大学校长助理,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

       茆令文,1956年生,中共党员,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历任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自动化所副所长、所长,技术质保部部长、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华金公司总经理,现任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蚌埠市首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蚌埠市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

       茆晴生:男,1940年11月生,湖北汉口人。重庆当代水产养殖工程研究所所长兼总工程师。毕业于四川省电大。曾任职于重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鱼机与饲料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工厂化水产养殖各环节的研究工作,研究发明了“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备”。承担多项课题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研究发明的库湾河道拦网及过船浮架在“水库消落区可干型库湾培育大规格鱼种”项目研究中使用效果明显,1980年获国家农垦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承担“鱼用高效颗粒饲料微机配方软件及其养殖试验”课题研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研究发明的“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备”,1998年已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国家级科技成果”与“世界优秀专利技术”的评价。主要著述有《网拦库湾过船浮架》、《环渠式工厂化水产养殖工艺及其设备》等。事迹被收入《中华人物辞海》、《中国专家大辞典》等。

       茆耕茹:1935年12月出生于安徽芜湖市。1996年退休于安徽宣城地区歌剧团,国家一级编剧。现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傩戏研究会理事、黄山市徽州傩文化研究会名誉顾问。1956年进入戏剧界,早期共编创上演、发表戏剧台本10余种。1979年后于皖南农村作文化调研,编撰有《皖南花鼓戏一百年》等。1991年起应中国艺术研究院邀请,前后7次出席在福州、吉首、南宁、台北、绵阳、太原、邯郸等地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观摩、调查过怀化、莆仙、泉州、绵阳、成都等地的目连戏,及安顺地戏、湘西及广西的傩戏,和邯鄣武安的大型民间社火。1993年经文化部批准“与台合作傩戏调查和研究”立项,他被台湾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中国剧协分别聘为研究员。1994年应台清大等邀请,赴台参加“中国祭祀仪式与仪式戏剧研讨会”,作学术发言。同时,还被邀至台北辅仁大学法学院宗教系讲学。1997年6月应法国远东学院及山西大学华北文化研究中心共同邀请,出席在太原召开的“中国的祭仪、音乐与戏剧及其社会环境国际研讨会”,他的近期学术成就,多为中国戏剧史研究之空白,有的则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角度着眼,均被列入海峡两岸共同学术成果。编有《目连资料编目概略》、《安徽目连戏资料集》两书;汇校仪式剧台本两种及俊仪田野调查报告三种;代表性学术论文10余篇。

       茆邦寿:1952年4月生,教授,1977年9月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80年结业于辽宁大学中文系元明清文学助教进修班,1999年9月结业于安徽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1973年3月在霍山县东西溪公社桃里河初中担任教师,1977年10月至2004年6月在安徽大学中文系任教,2004年至今在安徽大学管理学院任教。 曾长期担任秘书学教研室主任,现担任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中心主任,并兼任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安徽省人事考试与人才测评研究会(筹)副会长兼秘书长。目前从事文书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包括公务员制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元明清文学、大学语文、古代诗文选读、古代公文、公共关系学、文书学、档案管理学、中国秘书史、公务员制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市场的建设与监管、应用文写作等10余门课程。近年来在《档案学通讯》、《秘书工作》、《秘书》、《长沙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文书定义评说”、“文书学研究之我见”、“关于修订国标〈国家机关公文格式〉的几点建议”、“公文性质、特点研究之研究”、“重提旧话:公文不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兼谈公务文书、公文的分类及其特点”、“通用公文≠党政机关法定公文”等论文近30篇。撰写过《古代公文发展概述》、《历代秘书人物及文书选著》、《语文知识与公文写作》等专著、教材、辞书等共5部;主持、参与过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桐城派应用写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现代高级秘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公文语体语言的特征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意义研究》、《高等学校公务员考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创新的研究与实践》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

       茆文斗:1930年出生,作家,民间文艺家,安徽蒙城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员、安徽省民间文艺家分会会员、安徽省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安徽省社科联会员,阜阳市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文献中心高级创作员。曾任蚌埠梆剧团指导员、蒙城县立仓区文化馆馆长。1951年参加工作并开始业余写作。早期曾发表《图书的控诉》、《高大妈下乡》、《打孟娘》、《姑嫂争功》等多篇曲艺作品,以及《井台会》、《打孟娘》、《全家红》、《冬去春来》、《河蚌仙子》、《借妻嫁女》、《喜鹊登枝》等戏曲剧本,部分作品已经出版。1958年出版《张拉塔》民间故事集,1959年出版《数星星》儿歌集,同年多篇故事收入安徽省文联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的《安徽民间故事集》中。1966年文革中受冲击,所有作品和稿件被焚。1976年出版《捻军起义故事》,同时撰写了《通俗捻军史稿》,1984年出版《河蚌姑娘》民间故事集。1991年开始撰写长篇历史小说《捻子传》及整理大型民间戏曲剧本故事集《淮河神话故事》。此后,撰写了大型戏曲剧本《双凤朝阳》、《两个妈妈》、《连心锁》、《孽子贤孙》等作品,以及小品、小戏五十余篇。其中《送匾》、《画虎》分别获得安徽省第七届、第十届小品大赛二等奖,中央电视台一、三、八套多次播放。小品《寺庙里的钟声》获向建国50周年献礼殊荣,2002年撰写了长篇先代小说《关山明月》等作品,被选入中国文联网站(宝网)每日向全世界播放。2006年被评为“亳州市十佳市民”光荣称号。终生写作数百万字的文艺作品,横跨小说、戏曲、故事、曲艺等数种文艺形式,有十余部著作问世,特别对文史情有独钟,晚年曾主编《茆氏同宗世谱》一部。待发表的作品有长篇历史小说《捻子传》、长篇现代小说《关山明月》、大中型剧作选编《连心锁》、小品小戏精选《寺庙里的钟声》、曲艺作品精粹《外批“西游”》、民间故事特辑 《淮河神话故事》、四十余年科研成果《通俗捻军史稿》、历史故事 《捻军起义故事》(安徽出版社76年77年已出版,要再版)等。

       非常高兴能与大家分享这些有关“《借妻》未删减完整版”的信息。在今天的讨论中,我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这个主题。感谢大家的参与和聆听,希望这些信息能对大家有所帮助。